恒山山脉,祖于阴山,发脉于管涔山,东西绵延五百里,锦绣一百零八峰,呈东北走向,叠嶂拔峙,横亘塞上;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.1米,层峦叠嶂,气势磅礴,素有“人天北柱”、“绝塞名山”之誉。
《水经·渭水注》载:“其高五千仞,削成四方,远而望之,又若花状。”古“花”、“华”通用,故“华山”即“花山”。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平王东迁,华山在东周王国之西,故称“西岳”。
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,集国家兴盛、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,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,东方文化的缩影,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寄托之地,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,被古人视为“直通帝座”的天堂,成为百姓崇拜,帝王告祭的神山,有“泰山安,四海皆安”的说法
感受三叠泉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磅礴气势,欣赏奇洞怪石的独特风采。
道教“三十六洞天,七十二福地”,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。衡山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,处处是茂林修竹,终年翠绿;奇花异草,四时飘香,自然景色十分秀丽,因而有“南岳独秀”之美称。清人魏源《衡岳吟》中说:“恒山如行,岱山如坐,华山如立,嵩山如卧,惟有南岳独如飞。”
黄山原名黟山,因峰岩青黑,遥望苍黛而得名。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炼丹,得道成仙。唐玄宗笃信道教,遂于天宝六年(公元747年)诏改黟山为黄山,黄山之名于是一直沿用至今。千余年来,黄山积淀了浓郁的黄帝文化,轩辕峰、炼丹峰、容成峰、浮丘峰、丹井、洗药溪、晒药台等景名都与黄帝有关。
古老的嵩山起始于36亿年前,堪称万山之祖。包括太室阙和中岳庙、少室阙、启母阙、嵩岳寺塔、观星台、会善寺、嵩阳书院、中岳庙、少林寺常住院、初祖庵、塔林等8处11项历史建筑
雁荡山,东濒浩浩乐清湾,北接莽莽括苍山,方圆450平方公里。誉为“海上名山、寰中绝胜”,史称“东南第一山”。分灵峰、灵岩、大龙湫、三折瀑、雁湖、显胜门、羊角洞、仙桥八大景区
恒山山脉,祖于阴山,发脉于管涔山,东西绵延五百里,锦绣一百零八峰,呈东北走向,叠嶂拔峙,横亘塞上;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.1米,层峦叠嶂,气势磅礴,素有“人天北柱”、“绝塞名山”之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