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禹锡-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…九曲黄河万里沙,浪淘风簸自天涯
刘禹锡(772年-842年),字梦得,籍贯存在江苏徐州、河南洛阳、浙江嘉兴三种说法,自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 ,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(一说为匈奴后裔)。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
刘禹锡于贞元九年(793年)进士及第,初任太子校书,迁淮南记室参军,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,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。杜佑入朝为相,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。贞元末年,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“二王八司马”政治集团。唐顺宗即位后,刘禹锡参与“永贞革新”。革新失败后,屡遭贬谪。会昌二年(842年)卒于洛阳,享年七十一,追赠户部尚书,葬于荥阳。

陋室铭
刘禹锡诗文俱佳,涉猎题材广泛,与白居易并称“刘白”,与柳宗元并称“刘柳”,与韦应物、白居易合称“三杰”。留下《陋室铭》《竹枝词》《杨柳枝词》《乌衣巷》等名篇。刘禹锡的哲学著作《天论》三篇,论述天的物质性,分析“天命论”产生的根源,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。著有《刘梦得文集》《刘宾客集》。诗集十八卷,今编为十二卷。

竹枝词
刘禹锡的游历甚广,其诗作中常可见到对各地山川名胜的描绘。如《金陵五题》中的《石头城》描绘了南京的古城风貌,《乌衣巷》则写尽了秦淮河畔的沧桑变迁。此外,他还曾游历过长安、洛阳、夔州、和州等地,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
乌衣巷
在诗词创作方面,刘禹锡的成就尤为突出。他的诗风格豪放,意境深远,语言简练明快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,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。同时,他也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,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
浪淘沙
留言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