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子-庄周化蝶化庄周
庄子,姓庄,名周,是战国中期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。他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,庄学的创立者,与老子并称“老庄”。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,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,史称“漆园傲吏”,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。
《逍遥游》为道家经典《庄子》的首篇,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《庄子》一书的代表。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。作者认为,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,达到无己、无功、无名的境界,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,才是真正的“逍遥游”。
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、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,阐述了“小”与“大”的区别;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,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,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,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,它们都是“有所待”而不自由的,从而引出并阐述了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”的道理;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“有用”“无用”之辩,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“逍遥”。全文想象丰富,构思新颖,雄奇怪诞,汪洋恣肆,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。


从前有一天,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,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。他感到十分轻松惬意,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。然而当他醒来后,却感到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蝴蝶变成了自己。这个过程中,他不清楚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,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。
这个故事所体现的是庄子“齐物论”的哲学思想,即万物一体,世界万象皆可以互相转化。庄周化蝶的故事强调了主体与客体、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相对性和转换性,表达了对真实与虚幻之间界限的模糊和消解。这种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远,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哲学观念之一。
他最早提出的“内圣外王”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。他洞悉易理,指出“《易》以道阴阳”,其“三籁”思想与《易经》三才之道相合。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,语言运用自如,灵活多变,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。代表作品为《庄子》,其中名篇有《逍遥游》《齐物论》《养生主》等。其作品被称为“文学的哲学,哲学的文学”。

留言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