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一部经书传天下,深度影响后世思想

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,以博学而闻名,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。春秋末年,天下大乱,老子欲弃官归隐,遂骑青牛西行。到灵宝函谷关时,受关令尹喜之请著《道德经》。老子传世作品《道德经》(又称《老子》),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。

《道德经》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。自汉唐以来,《道德经》就被译成多种语言,传播到世界各地。在西方,许多哲学家、科学家和企业家都对《道德经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从中汲取智慧。

《道德经》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;全书的思想结构是:道是德的“体”,德是道的“用”。《道德经》文本以哲学意义之“道德”为纲宗,论述修身、治国、用兵、养生之道,而多以政治为旨归。它主张“道法自然”,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倡导无为而治、不言之教等思想,对中国传统哲学、科学、政治、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老子故乡在河南省鹿邑县,有如下景点可以瞻仰。

陈抟故园:位于河南省鹿邑县,是道教大师陈抟的故居,陈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道家学者和养生家,与老子有着深厚的渊源。

老子,春秋末期人。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,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。在政治上,主张无为而治、不言之教。在权术上,讲究物极必反之理。在修身方面,讲究虚心实腹、不与人争的修持,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。后被道教尊为始祖,称“太上老君”。

紫气园:位于河南省鹿邑县,是一个以老子文化为主题的公园,内有老子雕像、道德经碑刻等文化景观。
老君山: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,原名景室山,史书有载:“老君山,古号景室,中峰插天,诸峦翠立,去岭巅四十里,延70余里”。
……

相关内容

雁过留声

留言板

邮箱不显示在页面. 非空标记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