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文明史战争故事-周公东征(西周)
收录栏目: 信息分享 采编:小史
周公东征,是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(周公旦)为巩固周朝统治,平定“三监”及武庚叛乱,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。
武王灭商(约公元前1046年)后,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“以殷治殷”的政策,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,利用他统治殷民。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、鄘、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“三监”。三监地域,一般认为,商都以北地区为邶;商都以南地区为鄘;商都以东地区为卫。

三年后(约公元前1043年),周武王病逝,其子姬诵即位,是为周成王,时年13岁,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。成王年幼,由周公旦摄政,代成王摄理国事。周武王的弟弟管叔、蔡叔和霍叔对周公旦摄政极为不满,于是散布流言,怂恿纣王之子武庚及东方诸方国,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,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反叛。
周公旦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,多方权衡,决定兴师东征。

为了组织东征军发动平叛之战,周公首先向太公望(姜子牙)和召公恳切解释,表明自己摄政是为王室着想,并无异心;姜子牙和召公不信流言,周朝内部加强了团结。随后,周公让召公留守镐京(今陕西西安西北),处理后方政务;授予齐侯姜子牙以征伐叛逆的权力;并昭布天下,联络和调集各地诸侯,定于周成王元年(约前1042年)年秋亲自率师东征叛军。
在出征前的占卜仪式上,周公向臣子们讲了一番话,做了充分的战前动员,指明东征是顺天利民,福泽后世的;周公的话,被史官记载下来,这就是《尚书》里的《大诰》(见文末)。
周朝军队于周成王元年(约公元前1042年)年底来到黄河边。黄河正好封冻,大军踏冰渡河,顺利地抵达孟津,殷人的许多贵族赶来表示支持。第二年(约前1041年)年初,周军继续东进,直取朝歌。朝歌城内的殷人大为震惊,武庚连忙组织军队抵抗。周军击溃武庚所部人马,武庚被杀(一说败逃,不知所终)。周公同时分兵一路直取管叔驻地卫,迅速消灭了管叔的武装,占领了城邑,管叔也被杀死。接着周朝军队攻克蔡叔驻地鄘,捉到蔡叔将他囚禁在郭凌(一作郭邻)。

周朝军队击败武庚及“三监之乱”之后,周公意欲扩大东征战果,一举消灭其他反叛力量。周公原计划先向东伐奄国(又称商盖,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东),奄国为东部主要反叛势力所在,即“大国”所居之地。辛公甲提出建议:“大国难攻,小国易攻,不如先攻下小国以孤立大国”;周公采纳了他的意见,转而攻淮泗间(今苏北、皖北地区)的九夷(包括徐、熊、盈等小国)。
九夷诸小国实力不强,在周朝军队的强大攻势下,节节败退,但由于九夷在此之前长期与商朝作战,其军队数量虽少,却颇具战斗力,且对当地的地理非常熟悉,善于在低洼河湖地带作战,而周师车兵行动不便,且士卒多有水土不服,因此攻九夷之战非常艰苦,但经过连续作战,九夷终被征服。
周成王三年(约前1040年),周军北上攻打奄国。周军占领奄国西、南两边的邻国。奄国势孤,国君被迫投降。奄是商朝的旧都,周公翦灭奄国是对殷商势力的重大打击。丰(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)、蒲姑(又作薄姑、敷古,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)等国也相继投降。
周公东征持续了三年,终于平定了管叔、蔡叔、武庚联合的武装叛乱。
为了彻底消除商朝残余势力对周朝的隐患,周公在洛水北岸营建洛邑(成周,今洛阳),作为周的东都,以便于加强对东方的统治。同时封投降周朝的商朝贵族微子启于宋(今河南省商丘市),建立宋国;封周武王少弟康叔于朝歌,建立卫国;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旧地,建立鲁国,分治殷民。蔡叔死了以后,周公听到蔡叔的儿子胡品德高尚,为人善良,便提拔他作鲁国卿士。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,周公又把他封到新蔡。
周公东征在西周开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它是继武王伐纣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,镇压了商朝贵族残余势力的反叛,巩固了周朝的统治。在作战指导上,周公旦团结内部、各个歼敌、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的谋略,及先弱后强的作战指导,均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。

《尚书》周书·大诰
武王崩,三监及淮夷叛,周公相成王,将黜殷,作《大诰》。
王若曰:“猷!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。弗吊天降割于我家,不少延。洪惟我幼冲人,嗣无疆大历服。弗造哲,迪民康,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。
已,予惟小子,若涉渊水,予惟往求朕攸济。敷贲敷前人受命,兹不忘大功。予不敢闭于天降威,用宁王遗我大宝龟,绍天明。即命曰:有大艰于西土,西土人亦不静,越兹蠢。殷小腆,诞敢纪其叙。天降威,知我国有疵,民不康,曰:予复反鄙我周邦。今蠢今翼,日民献有十夫予翼,以于敉宁武图功。我有大事,休,朕卜并吉。
肆予告我友邦君,越尹氏、庶士、御事,曰:予得吉卜,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。尔庶邦君,越庶士、御事,罔不反曰:艰大,民不静,亦惟在王宫、邦君室。越予小子考,翼不可征,王害不违卜?
肆予冲人永思艰,曰:呜呼!允蠢鳏寡,哀哉!予造天役,遗大投艰于朕身。越予冲人,不卬自恤。义尔邦君,越尔多士、尹氏、御事,绥予曰:无毖于恤,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。
已,予惟小子,不敢替上帝命。天休于宁王,兴我小邦周,宁王惟卜用,克绥受兹命。今天其相民,矧亦惟卜用。呜呼!天明畏,弼我丕丕基。
王曰:尔惟旧人,尔丕克远省,尔知宁王若勤哉!天閟毖我成功所,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。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。天棐忱辞,其考我民,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?天亦惟用勤毖我民,若有疾,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。
王曰:“若昔,朕其逝。朕言艰日思,若考作室,既厎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构?厥父菑,厥子乃弗肯播,矧肯获?厥考翼,其肯曰:予有后,弗弃基?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?若兄考,乃有友伐厥子,民养其劝弗救?
王曰:呜呼!肆哉,尔庶邦君,越尔御事。爽邦由哲,亦惟十人,迪知上帝命。越天棐忱。尔时罔敢易法,矧今天降戾于周邦。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,尔亦不知天命不易。
予永念曰:天惟丧殷,若穑夫,予曷敢不终朕亩。天亦惟休于前宁人,予曷其极卜,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,矧今卜并吉。肆朕诞以尔东征。天命不僭,卜陈惟若兹。
《尚书》周书·大诰 译文
武王驾崩后,管叔、蔡叔、霍叔这三位监管商朝旧地的诸侯以及淮夷地区背叛了周朝。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,准备讨伐并废除殷商残余势力,于是创作了这篇《大诰》。
成王说:“啊!我要向众多的邦国和你们的官员们发布这篇重要的诰文。不幸啊,上天给我们家族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灾难,这灾难还不小。我作为年幼无知的人,继承了这无边的伟大使命。我还不够明智,不能很好地引导百姓走向安康,更不必说能够明白天命了。
现在,我作为小子,就像涉过深水一样艰难,不知能否找到渡过难关的方法。我要继承先人们接受的天命,铭记他们的大功。我不敢忽视上天降下的威严,因此用先王留给我的大宝龟来占卜,以明了天意。占卜的结果说,西方有大难,西土的人也不安定,都在蠢蠢欲动。殷商那些小小的残余势力,竟然胆敢记述他们的历史。上天降下威严,是因为知道我们国家有瑕疵,百姓不安定。他们说,要再次鄙视我们周邦。现在,这些叛乱者已经羽翼丰满,每天都有百姓来向我报告说,他们有了十个勇士作为羽翼,想要以此来安抚并武装起来图谋成功。我们面临大事,但占卜的结果却非常吉利。
因此,我告诉我的友邦国君、官员们、士人们和所有办事的人,说我得到了吉利的占卜,我要你们各邦国一起讨伐那些逃亡的殷商臣子。你们都说困难大,百姓不安定,但这其实只是王宫和邦国君臣之间的问题。连我的父亲(指武王)的辅佐之臣都不能出征,难道是因为占卜的结果不好吗?
因此,我这个年幼无知的人一直在思考这些艰难的事情。唉!这些叛乱者真是可恶,连孤寡之人都不能幸免,真是悲哀啊!我承担了上天赋予的使命,将巨大的艰难困苦降临到了我的身上。我这个年幼无知的人,不敢不自我体恤。你们这些邦国君臣、士人们和办事的人,都安抚我说,不要过于忧虑,不能不完成先王的图谋大业。
现在,我这个年幼无知的人不敢违背上天的命令。上天曾眷顾我们的先王,兴起了我们这个小邦周。先王通过占卜得到了吉兆,于是能够安定地接受天命。现在上天正在保佑我们的人民,我们更应该遵循占卜的结果。唉!上天是威严的,它将辅佐我们伟大的基业。
我说:你们是旧臣,应该能够深思远虑,明白先王是如何勤勉的。上天慎重地保佑我们成功的地方,我不敢不尽力完成先王的图谋大业。因此,我要大力劝勉我的友邦国君。上天也在勤勉地保佑我们的人民,就像有疾病需要治疗一样,我怎么敢不接受先人的福祉呢?
就像过去一样,我将离去(指去世),但我的话语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。我艰难地思考着,就像父亲建造房屋一样,他已经打下了基础,但儿子却不肯继续建造堂屋;父亲已经开垦了田地,但儿子却不肯播种,更不必说收获了;父亲已经为家族树立了榜样,但儿子却不肯说:“我有后代,不能丢弃祖先的基业。”因此,我怎么敢不继承并安定先王的大命呢?如果哥哥和父亲都有友人讨伐他们的儿子,那么百姓就会受到鼓舞而不去救援吗?
唉!你们这些邦国君臣啊,要明白国家的安危取决于明智的领袖。只有明智的人才能明白上天的命令,并得到上天的保佑。你们应该遵守法律,不敢轻易改变。现在上天降下灾难于周邦,你们这些伟大的人都在互相讨伐,难道你们不明白天命是不可改变的吗?
我永远记得,上天要灭亡殷商,就像农夫收割庄稼一样。我怎么敢不完成我的使命呢?上天也在保佑我们的先人,我怎么能不尽力遵循占卜的结果,去率领你们安定天下,扩大疆土呢?现在占卜的结果非常吉利,因此我决定率领你们东征。天命不可违背,占卜的结果就是这样。
文章部分素材源于官方运营网,用于参照对比、介绍给旅友;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留言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