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飞和满江红: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命,天下当太平

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
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!
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!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

岳飞,字鹏举,相州汤阴(今河南省汤阴县)人,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、军事家、战略家、民族英雄、书法家和诗人。他位列南宋“中兴四将”之首,在抗金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。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,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,以收复失地。他治军赏罚分明,纪律严整,又能体恤部属,以身作则,率领的“岳家军”号称“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掳掠”。金军有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评语,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。

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是岳飞的代表作,也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。这首词写于绍兴六年(1136年),当时岳飞第二次出征北伐,当军队攻到陕西福昌县山区时,才发现是孤军深入,而此时既无援兵,又无粮草,无奈之下,只得留王贵一支人马戍守前线,自己不得不撤回湖北武昌。此次率军北伐,虽未损兵折将,但是依旧壮志未酬,于是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《满江红》。

这首词表达了岳飞一腔热血,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。上阕表达了词人对功名的不屑,以及对国家的忧虑。下阕则表达了词人对靖康之耻的愤恨,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。整首词慷慨悲壮,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,奋发图强,“犯我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的神威,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。

相关内容

雁过留声

留言板

邮箱不显示在页面. 非空标记 *